指导单位:中关村科技园区昌平园管理委员会、北京市昌平区特色产业园促进会
主办单位:北京昌平科技园发展集团有限公司、清华校友总会AI大数据专业委员会、清北人人工智能产学研商业协同联盟、中国人民大学数据与人工智能研发实验中心
承办单位:北京昌发展产业运营管理股份有限公司
支持单位:北京市昌平区科学技术委员会、共青团北京市昌平区委员会、北京市昌平区人才工作局、北京市昌平区经济和信息化局、北京市昌平区人民政府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、北京市昌平区投资促进服务中心、北京未来科学城管理委员会、清华大学MBA人工智能俱乐部、北大光华MBA互联网俱乐部、中国人民大学MBA-AI科创俱乐部
大赛设置【AI应用与数字经济】赛道。
AI应用,包括为各行各业数字化、智能化转型赋能的各类产品和服务,如人工智能在金融、工业、物流、大健康、农业等行业领域的应用,以及面向政务管理和民生的各类数字化解决方案等。
数字经济,包括但不限于互联网、云计算、5G及应用、空天通信与6G、网络安全、数据安全及相关领域的产品、技术及服务。
大赛设种子组、天使成长组两个赛组,组别定义如下:
1.种子组:项目有创新成果以及完整的商业计划书,刚进入创业阶段,核心团队至少有两名成员;尚未成立公司或累计融资额未超过1000万人民币。
2.天使成长组:天使组公司成立一般不超过5年,累计融资额不超过5000万元人民币;成长组:有成熟的产品和商业模式,产品或服务处于应用推广期。
赛事期间拟于2025年9月下旬举办项目辅导,于10月举办产业沙龙,于11月下旬举办AI+场景应用订单对接会。
大赛设60个获奖项目,在获奖项目中设17个专项奖。
【天使成长组】
【种子组】
其余获奖项目根据实际情况给予技术突破奖、产品创新奖、服务创新奖等称号。
1.“昌聚工程”高层次人才政策权益:昌平区人才局针对获奖项目组织专项政策宣讲、辅导并提供相关资质与补贴的申报快速通道。获奖企业团队/核心人才经相关部门获批后,可享受奖励资金最高50-300万元,连续3年内(部分人才2年内)租房补贴最高可达0.5-2.5万元/月不等(视具体人才资质及政策而定)。
2.青年人才创新创业政策权益: 参赛企业创始人(法人)年龄不超过35周岁,可享受人才公寓3天-3个月免租,3个月免租期后可享不超过3年5折优惠补贴、2万元创业补贴、不高于10万元人才招聘补贴、最高400万元全额贴息创业贷款、3-5个工位1年期租金免费;
35周岁以下的高校硕士毕业生在昌平区创业的,给予1年期每个月0.1万元生活补贴;
35周岁以下博士在昌平区创业或就业的,给予1年期每个月0.2万元生活补贴;
35周岁以下博士后首次在昌平区创业的,给予一次性10万元创业奖励;
3. 项目主体资质奖励政策:参赛企业入区昌平首次认定国高新资质,可享受最高50万元奖励,首次小升规一次性奖励20万元;
4. 产业加速赋能包:获奖企业可以享受昌发展平台给予的产业加速赋能包,包含帮助获奖企业申报资质、人才、资金等政策支持,人才招聘、垂直产业板块的服务平台、投融资服务、场景订单资源等赋能服务;
5. 50余家头部基金融资对接:获奖企业纳入昌发展投资白名单,并获得50余家头部基金的面对面融资对接;
6. AI应用市场订单资源对接:为获奖企业对接昌平区在6G、政务领域、医疗、商贸、应急、公共服务、机器人、央企等AI场景应用的市场订单;获奖企业可享昌发展运营园区内1300家企业上下游资源对接。
本次大赛需以企业或团队为主体推荐项目和人才参赛,项目评比和人才认定同步进行。
1.推荐企业及项目条件
(1)参赛主体:大赛分为种子组和天使成长组,参赛主体可以选择任一组别参赛;
(2)项目要求:参赛项目应具备创新能力和高成长潜力,符合本次比赛赛道要求;
(3)知识产权:参赛项目的技术、产品相关知识产权应清晰,无产权纠纷。技术和产品需脱密,不涉及国家安全和行业秘密;
(4)信誉记录:参赛企业和团队成员应拥有良好的社会信誉,无重大失信记录、无犯罪记录。参赛企业经营无不良记录。
2.人才条件
(1)遵纪守法,无刑事犯罪记录;
(2)与推荐企业签订劳动合同;
(3)参赛项目的创意、产品、技术及相关知识产权归属参赛人员或以参赛人员为主组成的团队,与其它单位或个人无知识产权纠纷。
本大赛最终解释权归主办方所有。